close
以前在學校上課的時候,
健保課的老師推薦我們看此一紀錄片:
"Frontline - Sick around the world"
http://www.pbs.org/wgbh/pages/frontline/sickaroundtheworld/
這 是美國公共電視2008年製作的片子,
探討各國健康照護系統。
台灣的國旗驕傲地飄揚在英美日德以及瑞士的旁邊。

幾個台灣 的健保特點是這節目提到的:
1. No waiting line; no gatekeeper:
你只掛到號,當天就可以見到醫師,沒 有強迫性轉診制度。
(這在公醫制度的英國和加拿大真是匪夷所思!)
2. No bankrupcy because of medical bills:
在台灣再也沒有因病致貧,賣身救父的故事了。
(在健保還沒建立之前,生病就要賣房子的案例時有所聞)
3. Almost 100% coverage:
強迫納保,確保每個國民的責任(繳錢)及福利(受醫療照護)。

台灣健保的思維是在 "接受醫療是基本人權" 的想法誕生的。
所以要讓每個國民平等的接受醫療,成了命題。
好歸好,從1995年實施以來卻是時有人一直罵:
醫界罵給付制度不合理,民間罵健保搶錢。
竊則以為健保有三個闕失:

1. 沒有轉診制度:

一開始 健保設計就不把轉診制度列入考量範圍,
十餘年前雖有規畫轉診制度的呼聲,但也是雷聲大雨點小。
先給"家庭醫師"看診,區分嚴重程度,再轉 診到大醫院專科,
這對於事事講求便利性的台灣人,真是太過麻煩。
沒有轉診,你愛掛哪個醫院就可以掛那理。
雖然民眾一片叫好,但卻 造成了現今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困境。
連小感冒(明明不管他就會好)都要去大醫院給大教授看,
中南部阿公阿嬤坐著遊覽車北上,台北一日遊順便 看病,
反正付的錢都差不多,幹嘛不給 "好" 醫生看?

這嚴重造成了醫療資源使用的問題:
大醫院人滿為患,服務品質降 低,無法專心照護重症病患;
中小型醫院門可羅雀,紛紛倒閉
(健保實施以來,獨立中小型醫院已倒閉五成以上)。
楊智良署長說,制度 上不改變的話,民眾還是喜歡到大醫院就醫
"除非把每個醫院都改名叫臺大醫院XX分院,否則不會改善!"


2. 給付制度不合理,缺乏獎懲
健保開辦以來,健保局成了台灣醫療市場的唯一買家(single buyer)。
醫界只能接受健保局提供的價碼, 全省均一,沒有價差。
看倌呀,從台北搭客運到台中,搭國光或尊榮都有兩百塊的價差了。
可是在醫界,管你技術好不好,開同樣的刀,都是一樣 的錢。

“人能够工作,能够靠自己的勞動成果生活,
并把生活剩餘的錢存起來留給子女或者自己的晚年,
這都是人尊嚴的一部 分。” (托馬斯·弗萊納)
醫師也是人,醫師合理合法追求財富並沒有錯,
但現行制度下對於醫術好的醫師完全沒有獎賞。

一 個心臟科醫生感慨,"我幫一個病人做心導管,
健保給我的錢跟你去東區燙頭髮一樣多。
問題是,病人願意每半年花這筆錢去燙頭髮,
卻不願意花這筆錢來保命?這不是很奇怪嗎?"

醫術好的醫師沒辦法從健保獲取應得的報酬,
只好衝高業績量,造成了醫療品質惡化。
一 個早診突破七八十人不希奇,
一個病患獲得的只是醫師兩三分鐘的關注,早已成常態。
這是醫師和病患共同默許的結果,其根源是給付制度不公。
更 多醫師離開內外婦兒科,前往不受健保干預的領域。
造成畸形的生態:整型美容皮膚等科別大興,
攸關性命的內外婦兒科反而乏人問津。

3. 挖東牆補西牆,入不敷出

從菸酒捐到彩券公益,健保靠著額外收入苟延殘喘。
但問題依然無解:入不敷出。
入是保費,已經十年未調 整。
出是醫療支出,隨著醫療進步和人口老化,大大增加。

醫療科技日新月異,健保迫不得已都給給付。
今天有人要送你一隻手 機,
跟你說你可以選摩托羅拉海豚機或是蘋果i-phone 4G,
除了那個頭殼壞掉的樵夫,我想不出誰會選海豚機。
一千個人裡面 九百九十九人都要i phone,健保不虧才有鬼!

而人口老化早就是問題了,台灣正邁向高齡社會(老人>14%)。
每個人 都要吃藥開刀做復健,你又不能叫那群人死死比較快(誤)。

大家都要健保付錢,誰要幫健保買單?

胡言亂語講一堆,都是在抱怨健保的話,大家 看看也就算了。


再講講二代健保。
二代健保的中心是,用家戶總所得取代個人薪資作為保費計算。
這樣可以避免以前林志玲高收入卻低薪資,繳少許保費就可以的不公事件重演。
(當然,只能"避免",不能完全防止。)
可以預見的是,這次立院會期不過,健保財政負擔更 雪上加霜。

有的時候我們同學間會開玩笑:
"健保讓它倒倒算了,反正大家都在罵,乾脆回歸自由市場,
我們以後日子也比較好 過,不用看醫院企業的臉色。"
玩笑歸玩笑,心裡也知道健保倒了,對台灣社會影響甚鉅。

沒有一個制度是完善的。
自由市場的 美國承擔著世界上最昂貴的醫療
(全國醫療支出佔GDP>13%,日本9%,台灣僅7%)。
公醫制度的英國加拿大,患者要排好幾周才 能看到醫生。
(開個髖關節手術平均都要等個四個月!)
德國眾多健保公司,許多也面臨倒閉危機,政府提倡大整合。
鄰國的日本,也正 因給付不均,面臨急診科人才大流失的困境。
比較之下,台灣的問題,似乎又沒那麼嚴重了?

不管怎麼樣,若沒有了健保,台灣若回到因病致貧的社會,
將會是這國家最大的恥辱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rshika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